軸套零件變形的原因及解決措施(二)
零件變形控制措施
1、利用熱處理工藝清除應力操縱變形。劃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工藝流程,正中間提升熱處理工藝清除應力、穩定化處理等,使零件釋放出來加工應力材料和應力,提升精加工后零件規格精度的穩定。
2、精加工定位面操縱變形。根據切削、碾磨等方式精加工基準點,提升定位面精度,以避免回彈力變形。
3、改善卡緊夾裝操縱變形。根據更改夾持部位、方位及受力點操縱變形,如將軸向卡緊改成徑向卡緊。
4、減少切削速度操縱變形。在精加工時,可采取切削、打磨拋光等切削速度比較小的加工方式加工,還能夠選用更改切削參數、降低刀具耐用的辦法。
5、降低切削熱操縱變形。為避免切削熱造成熱變形,在加工中可以使用切削油,及其降低刀具耐用。
6、改善零件結構構件加工工藝方式操縱變形。根據改善零件構造或降低操縱零件變形,例如提升支撐點筋、樣子對稱設計等;優化加工工藝方式,使應力徹底釋放出來。
零件在粗加工后也經歷了調質處理,應力獲得釋放出來。加工里都用了切削油制冷,避免了切削熱所引起的變形。精加工容量為1mm,切削速度、加工應力還可能會影響零件變形。夾持形式為軸向夾持,夾緊力非常大,也會引起非常大的變形。分析認為,零件夾持部位、方位及受力點不正確是造成變形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工工藝中實施了下列對策。
大中型軸類零件的維修方法-瓦房店軸承
在設備的修復環節中,大中型軸類零件因為軸頸比較大造成彎折變形的偏少,常常會所發生的是因為軸承或損壞組裝有誤造成軸類零件軸承位損壞的情況,而軸其他部分卻完好無缺、還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置換新軸,因為軸比較大也會相對提升維修成本費,且導致不必要消耗。有時候因為沒有零配件還會繼續增加維修工期,乃至導致機器的閑置不用。故在這種情況下,按照實際生產狀況對軸承位進行處理,確保了機器的正常啟動。
1、軸承位噴漆修補法
這種方法適用軸承位損壞輕度(磨損率較小尺寸公差尚符合規定),但已經難以保證軸承內孔與軸承位相互配合規定,磨損率一般在0.2mm以下的狀況。
維修方法與流程如下所示:
(1)擦洗軸承位表層,清除油漬、毛邊等。
(2)檢驗軸承位變形、損壞狀況。僅僅規格因損壞縮小的,可以直接轉到噴漆工藝流程修補;假如是軸承位已造成輕微椎度,則先要對軸承位開展銑削加工,清除其形位誤差再轉到噴漆工藝流程修補。對軸承位尺寸公差已偏差在噴漆時進行偏差清除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噴漆是在原有有機化學表面所進行的,噴漆修復僅僅規格,但是不能修補形位誤差。
(3)酸洗鈍化軸承位表層,對軸承位開展噴涂處理,修補其規格精度。
(4)當噴漆后規格遠遠超過了公差規定,應對它進行切削加工,以確保軸承位與軸承良好的相互配合。
在這兒還應當注意的是,噴涂層厚度在符合要求的情形下一定要盡量薄一些,噴漆層太厚有時候會有噴漆層在力的作用下部分脫落狀況。
2、軸承位焊補修補法
這種方法適用軸承位損壞并不是非常嚴重,磨損率不得超過1~2mm的狀況。
維修方法與流程如下所示:
(1)將軸承位用汽油清洗整潔并晾曬,有銹的要把銹跡徹底消除掉,避免在噴焊后產生鑄造缺陷。
(2)依據與軸承位的配合軸承明確軸承位原來規格及公差。
(3)修補該橋軸兩側中心孔。
(4)用E5016(J506)或E5015(J507)焊絲在橋軸損壞部分進行噴焊。噴焊時要選用對稱性焊法對軸承位表層分為的4均分對稱性焊接,避免因電焊焊接而出現變形。兩根焊縫中間緊密連接要密切,后一焊縫要熔融掉前一焊縫的1/2~2/3,噴焊薄厚以噴焊結束后,超過軸承位原規格2-3mm最合適。焊補卻被電焊焊接處要冷卻,不可強制性制冷。強制性制冷也會增加焊補位置的強度和應力,會導致下一步機加工的難題。
(5)銑削或先車削后切削加工軸承位,修復其原有形位與標準公差。